2009年海清与郝平扮演的夫妻在《蜗居》里买房,十一年过去了,他们在《落户》里持续买房。有弹幕说,“十年了,这两口子从《蜗居》看到《落户》,成功把上海的房价从38万元/套看到380万元/套。”从“蜗居”到“落户”,两部片名串联起的正是国人社会日子地图之变迁。
从《蜗居》到《落户》:中国式叙述的“房事”
《蜗居》中海清与郝平是一对怀揣着愿望的名校毕业生夫妻,他们想在大城市扎根,自觉被激流裹挟着终究艰难地“上了车”。《蜗居》的故事镶嵌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布景下,彼时四万亿救市的影响一经出台,房地产迎来一轮“疯涨”,人人都急着赶上买房黄金时代的末班车。剧中海萍为此付出代价是被明码标价、一刻都不敢松懈的日子: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际,“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情面来往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便是说,从我复苏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这便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