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高端家居网资讯正文

海淀北部—面向未来的空间一篇读懂剧变中的海淀山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4-15 19:20:09  阅读:5175+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海淀的北部,一片广阔空间正在崛起。百望山以北,俗称山后地区的226平方公里土地都是它的辖区范围,占整个海淀区面积的52%。

这里空间广阔, 不单单是地理意义上的。作为“三城一区”之一,中关村科学城正扩大至海淀全域,中关村科学园北区作为海淀的发展纵深与战略腹地,成为未来海淀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

△ 中国佛学院效果图(左) 故宫北院效果图(右)

近年,故宫北院区、中国佛学院等国家级文化设施在科学城北区落地,北部文化中心、温泉体育中心等一批配套设施,以及101中学温泉分校、翠微小学、国际学校等教育设施建成,地铁山后线(16号线)通车运营……交通、教育、文化等一批配套设施的落成大幅改善了科学城北区的空间形态。

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空间的释放,城乡统筹再向前进;生态环境日益优良,绿色农业开辟出新的品牌空间;特别是科学技术创新要素不断集聚,高精尖产业、高质量人才、高效率企业“扎堆”,为当地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

从“五小”门店到科技集群

王德昕较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海淀区政协委员,生于北部、长于北部,长期关注北部的变化与发展。

“最早是在2003年前后,北清路通车。”在王德昕看来,路网建设是科学城北区发生明显的变化的起点。随着道路两边逐渐热闹起来,永丰产业基地也在那一时期投入建设,科学技术创新要素开始不断涌向北部。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

王德昕口中海淀北部的变化,和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规划密不可分

规划之初,科学城北区引入了“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近年来,科学城北区在构建“产城融合”城市形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路网建设便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2016年年底,地铁山后线通车,缓解了万泉河路、圆明园西路、永丰路等道路的交通拥堵情况,打消了上班族的畏惧心理。

△ 海淀北部路网规划

从北部办了解到,2019年,科学城北区基本建成了翠湖南路、邓庄南路、翠湖东路、上庄东路等一批主干路,现在,科学城北区五横六纵的对外路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随着路网系统的改善,地区商业面貌逐渐发生了变化。据了解,2018年,旨在打造中国集成电路行业芯旗舰的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园落户北区。2019年年底,翠湖科技园、永丰产业基地和中关村软件园三大园区入驻的高科技企业达1100余家,其中收入过亿的企业有119家,包括华为、联想、百度等诸多行业领军企业。

科技产业集群一个接一个落户北区,一改过去以“五小”门店为主的面貌,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兴产业在科学城北区初步形成了集聚发展的态势。

“职住平衡”的挑战

科技企业呼唤科技人才。

“原来这边房屋的租住对象多是在建成区打工的工人,现在租住对象则以北部的科技新秀为主。”从城市化进程最早的海淀乡,到西北旺镇,再到后来的温泉镇、苏家坨镇,王德昕对海淀北部居住人群的变化感受明显。

不断涌入的“科技新秀”,王德昕习惯称之为“海淀新居民”,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学历较高,以硕博居多,从事的行业都与科学技术创新相关。

为留住“海淀新居民”,当务之急是解决“科技新秀”们二代的教育问题。

△海淀北部第一所国际学校 (根据此前消息,有望今年招生)

海淀北部的第一所国际学校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据办学方介绍,这所位于稻香园南街、稻香园中路和纵十二路合围区域的学校,未来将承载3200名学生在此学习生活。目前,正在完善校区周边市政道路和用电等保障设施的建设。

从北部办了解到,除国际学校外,北区还将引进中关村三小、十一学校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将在未来三年内陆续落户科学城北区。

目前,科学城北区已经建成了101中学温泉分校、清华附中永丰分校、国际学校、北部文化中心、温泉体育中心等,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中国佛学院等一批配套设施也在加快推进。学校、博物馆、文化中心等文化教育场所接连投建,辖区教育氛围渐起。

除了教育,“这么多人怎么住也是个问题。”

王德昕曾于2017年提案,建议政府从“上楼的农民”手中租赁多余的非刚性住房,由政府统一安排,统一出租给科技企业人员,解决职住平衡问题,缓解很多居住在回天地区的员工长途通勤之苦。

根据北区规划,在保留24个村庄的同时,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建成北安河、大牛坊、前沙涧等安置房项目,建筑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约5.2万村民实现回迁入住。

已经交付使用的北安河安置房项目是海淀区大型的民生工程,配置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两所幼儿园。为满足居住在此的科技人才的现代生活需求,还应用了智能WIFI、环境监测、智能照明等一系列智慧科技。

王德昕口中“上楼的农民”也是安置房项目的受益者。

村民不仅从平房上了楼,而且还实现了“带着资产上楼”。王德昕介绍,在农民带上楼的资产里,不仅有集体经济的资产,还有剩余回迁房。“政府把剩余回迁房,按照折算平米数价格收到手里,再以补贴的方式租给科技企业的员工,每五年政府会与村民重新签订一次合同。”他解释道。

2019年,为进一步缓解科学城北区的职住平衡压力,中粮恒合悦兴、万沣、葛洲坝、紫光科城、中铁碧桂园、永靓家园等一批住宅项目开建。“已经逐步形成公租房、限竞房、共有产权房、商品房、安置房等多元化的住房供应体系。”北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融合期”的难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区的发展已确定进入融合期。这其中,既包括现代科技文化与传统地区文化的融合,也包括现代生活方式与民风民俗的融合。

北安河项目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融合”。“上楼”村民有自己的民风民俗,项目便提出了“适农社区”的概念。项目实施工程单位中建新牧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区内设置了红白喜事操办场地、村民礼堂,为集体民俗活动提供空间。由村委会集中管理的公共菜园,让“上楼”村民仍能感受到乡愁。

“如果说有什么样的问题或难点,那就是怎么样处理好融合期的难题,”王德昕说,“带着资产上楼”的农民慢慢的变多,不种地了,他们的就业如何解决?

相比民风民俗融合采取的“兼顾”战术,“上楼”村民的就业是一道非A即B的选择题,实际而紧迫。

温泉创客小镇为这道难题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本。已建成运营的温泉创客小镇一期引入了专业运营公司,通过固定收益与分红,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还向村民提供部分工作岗位,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像温泉创客小镇这样的集体产业,还有苏家坨北京协同创新园、苏家坨集体土地租赁性住房、西北旺集体土地租赁性住房等,都将于今年开工建设。从北部办了解到,开发之初科学城北区就规划了6.17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用于建设集体产业,为农民增收就业提供保障。

最近三年,王德昕也在试水村企合作,他创办的弗莱农庄就在柳林村原地而建。资产是集体的。作为经营者,王德昕每年会向集体交一笔保底性经营收益。除了能提供一批就业岗位解决柳林村当地村民就业的同时,集体还会参与农庄收益的分红。

仔细盘算,无论是向集体缴纳的保底钱、集体参与的分红,还是农民自己的工资收入,每一笔钱都少不了农民,每一笔钱都将最终进入农民的腰包。

通过村庄物业化和其他手段,王德昕的弗莱农庄解决了100多位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企业为这些村民缴纳了五险,非技术工种每月差不多有3000元收入,技术工种能够达到4000元甚至更多,加上保底和分红,用王德昕的话说,“比种地的收入可要多多了。”

用空间换未来

空间,是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的关键词。在科学城北区每一项开发建设任务中,空间都在细微处释放。

相比于科学城南区,北区可开发的物理空间显然广阔很多,可以承载更大体量的企业、更多的高学历人才,无论产业空间还是生活空间,都对发展已经日臻成熟的南区形成了有益补充。

“科学城北区规划有集体产业空间,各镇未来都有自己的集体产业,来保障和发展集体利益。”王德昕说。海淀北部集体产业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实施,西北旺、温泉、苏家坨和上庄四个镇每个镇都要结合自身特点建设集体产业项目。“这些集体产业项目和科学城北区三大园区组团是同步规划、相互支撑、共赢发展的”。

在王德昕看来,未来集体产业建设指标的逐步释放将给区域带来极大利好。24个保留村未来的可能性也很大,人居环境整治、村居物业化等一系列措施实施后,可以引入运营公司,搞山区民宿、科技园区人才公寓等。

高学历人才对第二代教育的关注,也促使北部的教育空间逐渐扩大。目前科学城北区目前正在加快建设22所学校,一方面可以为人才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留住了人才;另一方面,他们的子女也可能反哺企业,能成为海淀科技企业的人才储备。

△海淀北部医疗中心

△ 苏家坨中心医院

医疗设施和商业设施的空间也在拓展。2019年重点推动了北部医疗中心、苏家坨中心医院两个项目进展,推进了永丰、翠湖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上庄卫生院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引进了北医三院、航天中心医院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为2020年全面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 海淀西北旺中粮大悦城

△ 西北旺华润万象汇

商业设施方面,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园、温泉镇中关村创客小镇、西北旺镇六里屯和大牛坊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去年开街迎客,开工建设中粮大悦城、华润万象汇两个大型综合商业设施项目,两个项目仅地上建筑面积就达47万平方米。

现在,科学城北区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初露端倪、初见规模。这一次,时代选择了科学城北区根据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海淀分区规划,科学城北区将成为海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核心区、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的重要地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典范区、生态宜居和谐文明示范区、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实践区的重要支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