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版画,又称瓷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端于瓷都景德镇,由景德镇烧瓷艺术演绎而来,形成于南昌,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市、景德镇、九江等及邻近省市。是瓷器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传承了赣文化的历史。
虽然瓷版画始于清朝末年,迄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如果要追溯它的历史渊源,还得从唐朝说起。据其介绍,瓷版画是从我国传统瓷器基础上演变而来。最初瓷器只是为满足实用,到了唐朝才逐渐向装饰方面发展。明代中叶,西方珐琅传入我国,于是就增加了斗彩和五彩,为陶瓷绘画艺术增加了不少颜色。清代以后,彩瓷色釉发展到五彩兵分的境界,一批文人开始介入绘瓷艺术。
历史价值
瓷版画可追溯到明清年代,延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瓷版画有“瓷画百年”的美誉,具有浓厚的赣文化元素和民族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工艺价值
瓷版画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他工艺生产难以比拟的。从材质的选择、艺术加工,会之前的乳香油炼制,颜料的调制,毛笔的处理至慧智的具体步骤和技法,都十分严谨、细致,这些生产技艺是江西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代替。
学术研究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汲取西方摄影文化的精华,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传承历史,在我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实属罕见,对研究明清的传统手画、陶瓷彩绘和历史文化背景等有着很高的价值。
被世人称为“国瓷”的青花瓷,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其特点是:只使用一种颜色,一次高温烧成,工序较为简便,因此在瓷器装饰上应用广泛。青花以明宣德所制为佳。其青料来源于国外的一种含钴矿石,叫作“苏泥勃青”。成化以后,开始使用本国青料如“平等青”、“珠明料”等。
现在发现的成熟的青花制品,为元代后期景德镇所烧造。青花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时上划时代的事件。从此,彩绘便成为主流,其他装饰技法如刻花、划花、印花等都退居次要地位。青花色分五彩:浓淡的关系,呈现出的多色阶,五彩其实也就一个颜色,都是蓝色,从浅蓝到深蓝的过渡”。这种其特色和山水花完美的结合。
在绘画中,上色是最为困难的啊,这么长时间中,一直很难把色画均匀,即使在绘画中看起来已经完好,但烧制出来,笔的走向仍然清晰,这是我一直困难的事情。
用毛笔蘸花青或酞青蓝色设计新颖、别致的青花瓷板。在绘画中,真的让我困难不以啊,之前的绘画全是在纸上,而这次在最为吸水的泥块上面,创作着幅山水画,先是构图,再为上色,分水,等等。
我先是给我的瓷扳勾勒外形,最先使用铅笔构图,整张图画的结构先重前
青花绘画主要采用细笔勾画轮廓,然后使用粗笔沾淡青料平涂,这种青花装饰手法有些像绘画中的白描后平涂上..瓷艺中的“青花”,犹如绘画中的水墨画,代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审美境界。
在学习中经过相互比较并观察实物,可以发现青花的发色其实十分复杂。现代所烧制的青花瓷,姑且不论其胎土、器形、画工,多半蓝中泛红紫,给人轻浮而不稳重的感觉。历代好的青花瓷越看越有韵味,其实和瓷胎、造型、图案以及青花的发色关系密切。
另外釉的颜色也能影响青花瓷给人的视觉感受。单纯的透明釉配上青花,所呈现的效果比较呆滞死板,若配上特制的蛋清色釉则会使整个器物更显得活泼,具有立体感。
画工,好坏的差距也很大。手绘青花一般所用的技巧为勾线和染色。勾线虽然是直接用青花料勾勒线条,但是在生坯上勾绘出流利生动的线条是有一定难度的,。染色技法中最特殊的是分水。分水又称混水,其目的是让所绘制的图案在烧成后的发色产生明暗的光影效果。在绘制之前,先要制作分水料,一般分成3-5个色调,之后在坯体上绘制。由于绘图时,需要用身体和手托住瓷坯运笔作画,
完成一件高档青花瓷,整个工艺制作流程确实十分讲究。要能随心所欲地掌握青花的料性绝非易事。为了追求完美的艺术效果,得自己配制青花料和釉料。作品要能吸引人,更需要长时间构思瓷胎、造型、图案、布局,之后才能下笔绘画。青花分水好,发色效果佳的精品十分难得,因为这还需要烧制条件的配合。